2022《傳承的力量》清明篇云南大學站拍攝紀實 | 傳承的力量
云南陶藝傳承遠 陶瓷基地遍地現
《傳承的力量》清明篇
云南大學站
“波光瀲滟三千頃,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此次《傳承的力量》攝制組來到了“四季如春”、享有“春城”美譽的云南省昆明市,到云南大學身臨其境的感受陶藝制作。
云南大學始建于1922年,建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以“自尊、致知、正義、力行”為校訓,是云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中“藝術與設計學院陶瓷實驗室”建設于2011年,作為國家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基地,學校面向專業和非專業學生開展了多門課程。學校編撰《云南傳統陶瓷工藝》系列教材四部,建成“建水紫陶傳習所”“云南大學傳統工藝傳習社”2個學生社團,建成“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建水紫陶)實踐工作坊”傳承實踐中心。
“建水紫陶”與“宜興紫砂陶”齊名,同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是云南省重要的代表。新傳統陶瓷工藝,2008年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時節也是云南普洱茶采春茶的最好時節,而最好的茶,就需要最適宜的泡茶器具,而建水紫陶,就是云南人泡普洱茶最好的器具之一,也是清明踏青外出、采風、游學最好的隨身器具。
云南大學紫陶傳承基地不僅是教育、研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地,更是輻射東南亞、南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示范基地。紫陶傳承基地負責人吳白雨老師,不遺余力地在傳統文化傳承上投入情懷與實踐。學校以云南大學服務云南計劃的整體文化傳承策略,以建水紫陶基地為陣地,整合云南陶藝資源,開展多期非遺傳承班,涵蓋業內從業人員,學生,以及留學生。學校充分發揮大學的優勢,不止在校內開展課程,也經常在各大傳統節日組織課外實踐課程,帶領學校學生前往基地非遺班進行實踐教學。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云南大學將非遺項目的建設納入院校的學科體系建設中,不斷強化完善教學軟、硬件環境,真正改變過去非遺項目單一脆弱的傳承模式。整合云南陶瓷行業資源,把大學的學術優勢和專業能力注入行業,為行業帶去更多的專業人才,同時讓更多的學子了解學習并掌握這一陶藝制作技術。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拓寬思維和眼界,發揮智慧,守正創新,才能讓這些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更好地流傳下去,弘揚光大,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