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筆下的清明節|傳承的力量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活動面向全國校園征集體育教育、藝術教育成果,在以元旦、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一建黨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和現代節日對成果進行集中展示,繪畫作品《清明雨上》《憶·暖》為山東省肥城市特殊教育學校兩位同學關于春天里清明節所感。
時光不負逐夢路上努力堅持的小姑娘
《清明雨上》張雨萱作品
孤獨癥兒童,常常伴隨有情緒障礙。今年11歲的張雨萱以前常??刂撇蛔∽约?,刻板行為嚴重。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她喜歡上了畫畫。對繪畫的熱愛,無疑是一束光,照亮了她寂靜、黯然的世界。從最初只能畫簡單的線條,到后來能畫出稍微復雜的物體,再到較好地搭配色彩,漸漸能完成整幅作品。
最近淅淅瀝瀝的小雨勾起了雨萱的思緒,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前后雨水增多,春回大地,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她腦海中便浮現出了那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奔氂昙娂?,讓這個孤身趕路的行人衣衫盡濕,平添了一份愁緒,此時的他想尋找一處小酒館,避雨、歇腳、小飲幾杯。問路時,那牧童笑嘻嘻的,好似不懂得人情世故,在阡陌間與一頭牛、一支笛相伴,自得其樂,聽到有人問路,以行動為答復,似乎在說:您順著我的手瞧!讓我們仿佛瞧到了那隱約的紅杏梢頭和挑起的酒簾。此時,煙雨朦朧中,那牧童悠然自得的樣子就這樣躍然紙上了 。
時光沒有辜負這個在逐夢路上努力與堅持的小姑娘,經歷蛻變,張雨萱已化繭成蝶。她的書畫作品曾獲得過山東省“弘揚家國情 禮贊新時代”書畫攝影作品征集活動二等獎、山東省孤獨癥兒童美術作品公益展一等獎。2021年,雨萱還被評為“肥城市新時代好少年”。
在這幅作品中,雨萱用柔和的色彩描繪了一位騎牛的牧童在煙雨濛濛中悠然自得的場景,溫馨恬靜,很符合她當時的心境。
(指導老師:肥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張曉冬)
聽力不佳,但他用筆畫出對世界的熱愛
《憶·暖》王魯儀作品
13歲的王魯儀先天性外耳道閉鎖,聽力損失85分貝。他最喜歡畫畫和閱讀,雖然聽力不佳,但他可以用筆畫出對世界的熱愛,用心去感受來自外界的溫暖。這幅作品王魯儀畫的是故鄉——“中國桃都”肥城,這是他生長的地方,也是給他無盡溫暖的地方。
春風襲來,隨著氣溫的回升,燕子從南方帶來了春的喜悅,這是最讓王魯儀開心的事,因為春天是他最喜歡的季節。每當這時候,老師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會組織各種各樣的融合活動、德育活動和春游活動,這些都帶給王魯儀無盡的溫暖,是他成長路上最難忘的回憶。
王魯儀品學兼優,懂得感恩,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因為小魯儀家庭困難,學校特地安排他的媽媽做校工??吹礁改感羷?,他也勤儉節約、自立自強,還利用課余時間幫媽媽做些雜活,用稚嫩的小手幫助父母挑起生活的重擔。
2018年,他先后被評為“肥城市桃都美德少年”“泰安市美德少年”“泰安市優秀學生”“泰安市新時代好少年”,2019年又被評為“山東省新時代好少年”,并于2020年獲得了第十四屆宋慶齡獎學金。
在本繪畫作品中,他運用大量柔和的綠色表達了對春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描繪出了一個有溫度的季節和令人向往的故鄉,給我們帶來了希望和積極向上的力量,我想這正是他最強有力的吶喊!
(指導老師:肥城市特殊教育學校 王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