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漢文帝霸陵等獲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3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今天上午,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陜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等十個項目,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廣受關注的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郊,面積約12平方公里。祭祀區考古發掘是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的實施內容之一。從2020年3月啟動發掘至今,共計發掘面積1202平方米。
6座“祭祀坑”出土編號文物12000余件(近完整器超過2300件),其中銅器1000余件、金器520余件、玉器530余件、石器120余件、陶器13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50余根,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鳥形金箔飾、銅頂尊跪坐人像等。新發現的前所未見的遺跡和文物,進一步豐富了三星堆遺址的文化內涵,也進一步實證和闡釋“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基本認識。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東郊白鹿原上,北距世傳為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約2000米。自2006年開始考古調查、勘探工作,考古發掘自2017年持續至今,發掘面積總計6050平方米??脊刨Y料表明,江村大墓及其周邊的遺跡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陵區,與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等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體規模相當,并有顯而易見的發展演變軌跡。結合文獻記載,可以確認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
霸陵的雙重陵園、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機構的外藏坑圍繞帝陵布局等,均為西漢帝陵中最早出現,表明了皇帝獨尊、中央集權的西漢帝國政治理念的初步確立。南陵外藏坑發現的帶有草原風格的金銀器是先秦兩漢時期農牧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直接證據,見證了中華文明由“多元”到“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
宋新潮表示,國家文物局近期將印發實施《“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聚焦重大歷史問題攻關力爭取得新突破,落實“先考古、后出讓”制度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大力發展科技考古促進現代科學技術在考古中的應用,加強機構隊伍建設不斷壯大專業力量,深化國際考古合作交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本屆評選推介活動共收到32個參評考古項目,經過初評、終評等環節選出10個項目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終評會評委通過抽簽方式從評審委員會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產生,柴曉明、陳星燦、董新林、高星、杭侃、霍巍、李伯謙、李讓、李水城、李新偉、劉慶柱、欒豐實、宋建忠、宋新潮、孫華、王巍、王煒林、信立祥、閆亞林、張建林、趙輝(按姓名拼音排序)等21位評委,分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山西大學、云岡石窟研究院、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文物報社、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和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