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傳承的力量》清明篇4月5日傾情播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鼎)“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鼻迕鞴?,一個自唐宋后盛行并延承至今的節日(節氣)。由教育部主辦的《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系列節目,2022年再啟新程,于清明時節,走進校園,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創新。
2022年《傳承的力量》清明篇將在4月5日當天13:30分播出,登陸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央視頻,可同步觀看。
撫今追昔,巍然前行。歲月翩躚,萬物更迭。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它融合了“寒食”與“上巳”兩個節日的習俗,祭掃、踏青、秋千、蹴鞠、宴飲、曲水流觴……是清明節里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的共同呈現?!叭f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此次《傳承的力量》清明篇,從童聲朗朗的歌謠《越王謠》,到輕快熱情的大課間《阿卡舞》;從一招一式充滿剛強之力的《南拳》,到以泥塑陶,義賣捐獻的溫暖舉措;從“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到以畫承情,厚誼贈書。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在青春洋溢的中國校園得到傳承,在孩子們純潔的心靈里,播種赤誠與初心,未來與夢想。
廣東河源市越王小學,是一所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在清明節,學校會推出帶有《詩經》遺風的客家山歌、“越王禮”以及創編童謠《越王謠》的表演,以此緬懷先祖,遙寄清明哀思。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南華民族中學的老師們,在清明時節帶著學生在學校開展清明陽光一小時活動,彝族山歌,月琴教學等都納入了此次活動中,同學們更是為我們呈現了以民間舞蹈《阿卡舞》創編而成的大課間。孩子們舞姿豪邁,歌聲嘹亮,朝氣蓬勃迎清明。
成都棕北西區實驗學校,清明這天,會組織學校武術隊隊員在廣場上教爺爺奶奶打太極。武能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學校把武術教育貫徹到底,并編創了《南拳》。一招一式既有逸趣又不乏剛勁,身體安泰才是最好的紀念之禮。
云南大學紫陶基地把研究生們平時教學中生產的諸多生活器皿作品進行義賣,義賣籌得款項將捐獻給山區中小學校修建操場。一塊泥,變幻無窮、多姿多彩、形態各異。清明,不只是哀思難解,愁緒牽牽,把關愛與溫暖傳遞給需要的人,珍惜當下,以己之力及人所需也是度過清明最好的方式。
云南農業大學茶學院以傳承中國茶文化為依托,在清明時節,舉行成人茶禮,以茶敬天地,敬師長,敬自己。在《白族三道茶》的茶藝表演里體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學,一杯香茗,敬奉先人,感恩當下。
廣東惠州學院的清明活動,是組織學生到當地中學小學贈送課本、畫具,同時由學校師生共同創作的《龍門農民畫100周年紀念長卷》得以呈現。畫傳情、抒志,畫不盡思念綿綿,卻可以驅離愁,解心憂。
在《傳承的力量》舞臺上,每一個參與者,都在為傳承的“力量”增磚添瓦,在傳承文化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充滿陽光的最美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