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科學精準抓好教育系統疫情防控 | 衛生與健康
近期,防疫抗疫工作面臨嚴峻挑戰。教育系統人員密度大,集體活動多,疫情傳播風險高。一旦有事,疫情將會在校園迅速蔓延,危及學生、教師和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跌宕的現實不斷提醒我們,教育系統必須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從嚴從緊、科學精準地抓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堅決守住學校不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底線。
同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更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較量,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必須用好科學防控手段。越是形勢嚴峻,越是要弘揚科學精神,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要安全。
啟動新冠疫苗序貫加強免疫接種,采用核酸和抗原檢測相結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指揮下,更加科學的防控舉措不斷出臺。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深刻領會黨中央精神,科學認識病毒變異特點,從嚴從緊落實好科學防疫基本舉措,敏銳判斷疫情防控形勢,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疫情防控工作千頭萬緒,各地情況不同。教育系統要堅決防止疫情防控“簡單化”“一刀切”。既不能留有防控“空當”,也不能“層層加碼”,影響學生教師正常學習工作。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堅持“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的基本原則,認真查短板、補漏洞、強弱項,總結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用好科學防疫手段,如定時、不定時對一定比例師生進行核酸抽測,建立地區與學校的定點關聯模式等。
把學生的生命安全擺在第一位,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必須提高精準防控水平。實踐已經證明,精準防控是中國抗疫的智慧方案。教育系統有3億多師生,涉及無數家庭。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關鍵在“精準”。
校園日常防控要從嚴從實從細,抓好各項細節,不斷提高疫情“早發現”能力。校門管理是學校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不容懈怠和麻痹大意。全員佩戴口罩、嚴格核驗身份、檢測體溫、查看健康碼和行程卡等防控細節必須嚴格落實到位。健康監測要落實落細,擴大校園重點人群監測覆蓋面,提高師生核酸檢測抽檢比例,有利于提高疫情發現的及時性。
阻斷病毒傳播鏈,以快制快尤為關鍵。嚴格落實“四早”要求,就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精準防控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完善疫情應急處置預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疫情突發演練。針對學校遇到突發情況后資源調度能力有限的情況,教育部門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積極推動地方黨委和政府與學校建立協同應對突發疫情機制,將疫情波及人數精準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
推動疫情防控戰取得最終勝利,教育系統疫情防控要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疫情防控持續數年之久,容易產生懈怠情緒。面對狡猾的病毒、疫情防控中不斷產生的新問題,不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問題帶來的麻煩就會源源不斷。
無癥狀感染者人數多、比例高是本輪疫情的明顯特點,這使疫情的發現變得困難。面對新情況,教育系統必須發揮主動性、積極性,敢于正視問題,善于發揮優勢,打開解決問題的新局面,扎牢校園疫情防控“安全網”。
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學生學習不能停步。教育系統涉及不同學段的學生群體,各地學校情況不同,疫情防控難度大、挑戰多。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非天馬行空,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既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根據基層一線情況,及時調整戰略方法,又要帶著“問題”想辦法。特別是要在疫情防控中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妥善解決師生實際困難,及時回應合理訴求。
堅持就是勝利。常態化疫情防控是一項艱巨繁重又需要持久堅持的工作,既講究方法,又考驗定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教育系統要增強堅持不懈的定力,砥礪攻堅克難的勇毅,科學精準地抓好疫情防控,筑牢保護學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校園防線,在大戰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