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傳承的力量》清明篇惠州學院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
民間藝術影響大 傳統文化作長卷
《傳承的力量》清明篇
惠州學院站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世代先賢智慧的結晶,它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土壤中,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廣東省惠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學院作為廣東省創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立項院校和廣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以多種方式扎實推進龍門農民畫美育教學資源建設。學校不僅打造和持續完善始建于2005年的“龍門農民畫數字館”素材資源庫,還與中小學共建共享包括中國龍門農民畫博物館、惠大美術館在內的實踐教學基地群,實現素材資源和實踐教學基地資源面向基礎教育共享。
惠州學院的師范生王瑜畢業后,在龍門縣永漢中學教授“龍門農民畫”,開辦繪畫特長班,把惠州學院編寫的教材帶到其他學校,為有特長的學生們開辟專業學習繪畫道路。
在“雙減”政策下,學校老師在課余時間,為學生們增加了學習藝術的機會。栩栩如生的繪畫教材,內容豐富細致,深受學生的喜愛。
然而,編撰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图以?、粵語、當地方言各異成為教材編寫的最大困難,在數次遍訪當地繪畫名家,甚至走鄉串巷,耗時耗力,嘔心瀝血后,才有了如此專業詳盡的教材。
惠州學院每年都針對各大傳統節日舉辦傳統文化傳承活動。今年,惠州學院組織200余名學生在清明外出采風,創作以《文明清明》為主題的活動,旨在響應國家文明清明的號召,彰顯大學的力量。
書法老師帶領學生在蘇東坡故居臨摹《寒食帖》;傳承老師帶領學生在鶴湖圍村現場教學做艾粄;美術老師帶領學生在醫院做藝術療愈,并把畫捐獻給醫院。與此同時,學校組織師生到豐山祭祀革命先烈,敬獻花圈,瞻仰紀念碑。此外,惠州學院還開辦畫展,推動了龍門農民畫體系項目地開展,發揮了學校作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陣地的作用。
正是在如此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背景下,龍門農民畫豐富的美育價值在基礎教育中得以充分體現。使中小學生在接受龍門農民畫教育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進而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實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