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師范大學用“線上+線下”展非遺魅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通訊員 李家琳 王思琪)“將混合后的綠色粘土搓成長條固定到硬紙上來做玫瑰花的莖……”5月2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傳統技藝面塑講座,通過線上的形式在河南師范大學舉行,新鄉市面塑藝術家翟曉輝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指導大學生制作面塑玫瑰花。
這是河南師范大學第十七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月系列活動中的其中一幕。根據疫情防控需要,該校今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月采取“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十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將在一個月內陸續亮相,向在校大學生全面展示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
“一見嬌兒淚滿腮……”在線上京劇演出中,該校音樂舞蹈學院研究生、京昆藝術研習社牛嫻帶來的《四郎探母》,把楊家英雄中的“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線下活動中,木版年畫專場展示更是吸引了眾多學生的圍觀和參與。挑選喜歡的線版,用刷子均勻刷色,再用趟子在紙張背部輕輕擦壓,2021級馬克思學院學生劉瑩拿著自己拓好的年畫,滿心歡喜。作為一個“非遺迷”,劉瑩不僅加入了該校龍獅協會,還經常參加各種非遺活動。
該校美術學院“木版工坊”指導教師陳雷介紹,“我們將傳統年畫與現代元素結合起來,通過成立興趣小組、開設選修課、打造文創產品等形式,讓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p>
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非遺專家委員會委員丁永祥介紹,從2006年起,河南師范大學開展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至今已持續17年。據了解,河南師大于2009年成立了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入圍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成立以來,該中心研究人員研究錄制民間藝術音像資料上萬分鐘,收集整理民間戲曲劇本400多本,協助申報“二股弦”“東路懷梆”“哼小車”“樂腔”等遺產項目入選國家、省、市級非遺保護名錄。
此外,河南師大還于2006年成立了河南省首家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2015年,該校非遺教育系列活動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范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被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優秀國學社團”。
近年來,河南師大不斷探索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模式,在理論教育的同時,開展“線上戲曲演唱比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吸引大學生參與到傳統優秀文化活動中?!拔幕z產活動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也推動了學校美育的發展,非遺的傳承與保護需要更多大學生參與其中?!焙幽蠋煼洞髮W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羅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