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傳承的力量》端午篇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洪塘頭小學站拍攝紀實 | 傳承的力量
閩南文化進校園 南音小調祭端午
《傳承的力量》端午篇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洪塘頭小學站
“以船為馬,以水為田?!遍}南因靠海為生,水仙王便成為大家的信仰,而每年端午,閩南地區的人們便會用其獨有的閩南方言歌唱小調,以此祭懷。此次《傳承的力量》攝制組來到了歷史悠久且極具文化底蘊的福建省廈門市,到同安區洪塘頭小學聆聽“迎燈小唱”的獨特風情。
洪塘頭小學位于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學校立足于當地閩南鄉土文化,與廈門市文聯、曲藝家協會、廈門市南音研究會等專業組織攜手共建,邀請傳承人們進校指導。學校開展具有閩南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南音教材”,融入“南音唱腔”、上下四管器樂、形體、戲曲、表演等南音課程,在音樂課堂上普及南音歷史文化等知識,并創建了“弦歌雅調”南音社。
南音,是福建省閩南地區傳統音樂。用閩南方言演唱,曲調典雅質樸,起源于前秦,興于唐,形成于宋,在中國四大古樂里位居第一,是“東方古典的藝術珍品”“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在歷史中享有“唐宋古韻”之稱。從中原隨著閩南祖先遷徙而來,并與民間音樂交相融合而自成為一種獨特的樂種。2009年,南音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
在拍攝中,大家將一盞盞紅色的燈籠,懸掛在龍舟臨時加裝的架子上,歌唱南音小調《迎燈小唱》。
節目不僅保留傳統唱腔的韻味,繼承漢唐遺制的樂器演奏和工X譜(中國古譜),還結合了戲曲表演和情景念白,通過對南音的創新,表現出童心、童趣、童玩。歌曲內容以孩子的角度,從中華傳統節日出發,提著燈到處去玩耍,從閩南的祖厝到佛宮、到村景等,唱出祖德家訓要繼承敬老尊賢孝先行,祈求家國安寧興盛,天下大同之意,并表現出孩童們努力奮進,待學成歸來,振興家鄉的美好愿景。
廈門市同安區洪塘頭小學的南音,通過這樣創新通俗的表現與推廣形式,讓同學們認識并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南音走進每個孩子眼中,讓民族音樂文化植入每個孩子心中,也充分展現了“傳承”的重要性。
《傳承的力量》砥礪前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