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板凳化“龍”,童趣中舞動“非遺”
2022-07-18 作者:陳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凳板龍”始于明清時期,《和平縣志》記載:“元宵自十三至十六夜,各懸燈于門,鼓樂飲酒,兒童扮獅子龍燈到人家慶賀?!狈昴赀^節,舞龍、舞獅等各種民間藝術在和平縣城內游遍大街小巷,好奇好動的孩子們身穿新衣,滿街追逐著觀看舞龍,也情不自禁地拿起籮筐模仿大人舞獅,舉起長凳模仿大人舞龍,一邊舞一邊唱著童謠,這便是“凳板龍”的由來。2019年,廣東省河源市河源理工學校創立了“凳板龍”興趣小組,開始了“凳板龍”在校內傳承實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鼎) 素材提供:河源理工學校 《傳承的力量》攝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