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時而生
大暑:怎一個“熱”字了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2020年7月22日,江蘇南通,海安市白甸鎮金百蓮農場的村民正在采摘菱角。視覺中國供圖
今年的7月23日是大暑。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于每年公歷7月22日至24日交節。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对铝钇呤蚣狻酚浽唬骸按笫?,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毕噍^于小暑而言,大暑天氣更為炎熱?!八箷r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所謂“大”者,“乃炎熱之極也”。
農作物于此時旺盛生長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研究”首席專家蕭放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大暑節氣最早記載于《逸周書·周月解》一書中,“夏三月中氣,小滿、夏至、大暑”?!兑葜軙r訓解》中又記載了大暑時節的氣象物候:“大暑之日,腐草化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币馑际钦f,大暑時節,螢火蟲出生,土地濕熱,常有大雨出現。
蕭放解釋說,從氣象物候可以看出,大暑的節氣特點是高溫濕熱,而這樣的氣候對稻作農業豐收大有好處,因此大暑是農作物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農諺曰:“稻在田里熱了笑,人在屋里熱了跳?!薄按笫钸B天陰,遍地出黃金?!比绻@些氣象物候不應節氣出現,就會對農事、環境與社會不利,所謂“腐草不化為螢,谷實鮮落。土潤不溽暑,物不應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p>
大暑時節也是伏旱、夏澇、風災出現得最為頻繁的時期,因此很多地區將搶收搶種和抗旱排澇防臺風等工作提上了日程。對于我國種植雙季稻的地區來說,大暑是一年中最緊張、最艱苦的“雙搶”階段,俗話說:“早稻搶日,晚稻搶時?!薄按笫畈桓詈?,一天少一籮?!边m時收獲早稻,不僅可減少后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而且可使“雙晚”稻適時栽插,爭取足夠的生長期。
“齷齪熱”,食飲喜清新
盛夏高溫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對人們的工作、生產與生活卻有著明顯的不良影響。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氣象先生”宋英杰在《二十四節氣志》一書中介紹說,濕氣蒸騰的悶熱,是大暑最重要的特征。又濕又悶,感覺是臟氣彌漫,所以這種濕熱,也被稱為“齷齪熱”。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我們的節日”北京工作室負責人張勃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大暑和小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在酷熱季節,人們一般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因此很多地方都會有相應的調理飲食的習尚,例如廣東人有在大暑吃仙草的習俗,臺灣人會在大暑吃鳳梨,福建莆田人則習慣在大暑吃荔枝。而在清代京師地區,民間爭相品嘗的時鮮佳肴更為繁多。據載,京師“盛暑食飲,最喜清新,是以公子調冰,佳人雪藕。京師蓮實種二:內河者嫩而鮮,宜承露,食之益壽;外河堅而實,宜干用。河藕亦種二:御河者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傄园咨彏樯?,不但果菜皆宜,曬粉尤為佳品也。且有鮮菱、芡實、茨菇、桃仁,冰湃下酒,鮮美無比。其蓮藕芡菱,涼水河最勝,有坊曰十里荷香?!?/p>
蕭放介紹說,酷暑時節,人們很容易中暑,為了保證官員安全度夏,古代有伏日休假的民俗,朝廷給官員賜肉,讓他們放假回家,閉門避暑。宋代帝王為了表示對臣僚的體恤,三伏天給臣下賜冰解暑。歐陽修有幸受賜,將所得冰塊轉贈給好友梅堯臣,梅堯臣又將冰塊給了兒子。這一軼事被梅堯臣記入《中伏日永叔遺冰》中:“日色若炎火,正當三伏時。盤冰賜近臣,絡繹中使馳?,摮盒け?,凜氣侵入肌……天子厚於公,不使熾毒欺。公亦厚於我,將恐煎熬隨。我有舐犢愛,自憐小子龜?!?/p>
明代朝廷頒冰的日子改在了立夏,可清代蘇州民間仍然在三伏天啟出窖冰發賣。據《清嘉錄》記載,“土人置窨冰,街坊擔賣,謂之涼冰?;螂s以楊梅、桃子、花紅之屬,俗呼冰楊梅、冰桃子?!濒~肆人們還用冰給魚保鮮,稱為“冰鮮”。蔡云《吳歈》詩云:“初庚梅斷忽三庚,九九難消暑氣蒸。何事伏天錢好賺,擔夫揮汗賣涼冰?!?/p>
送“大暑船”
張勃告訴記者,大暑日前后,浙江臺州椒江區葭芷一帶還有獨特的送“大暑船”的習俗。據傳清同治年間,葭芷一帶有病疫流行,大暑日前后尤為嚴重,當地人認為是5位掌管瘟疫的神帶來的災禍,于是在葭芷的江邊建造五圣廟,祈求驅病消災。葭芷地處椒江口附近,沿江漁民居多,這里的漁民們又商定在大暑日這一天集體供奉“五圣”,將滿載供品的“大暑船”送至椒江口外,以求送走瘟疫,保佑人們身體健康。漁民們會把一艘制作精美的“大暑船”(約漁船三分之一大?。┧屯?,再由漁輪一路護送至椒江出???,在那里把“大暑船”燒掉,意為“送暑、保平安”。
“荷月”消暑佳趣
張勃介紹說,大暑所在的農歷六月也稱“荷月”,這個時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焙墒鞘⑾闹凶蠲赖娘L景,古人有暑日賞荷的習俗,蘇州一帶的人們還將農歷六月二十四作為“荷花生日”,在這一天專門泛舟賞荷,消夏納涼。清人徐閬齋《竹枝詞》云:“荷花風前暑氣收,荷花蕩口碧波流。荷花今日是生日,郎與妾船開并頭?!鼻迮藰s陛《帝京歲時紀勝·六月·賞蓮》載:“帝京蓮花盛處,內則太液池金海;外則城西北隅之積水潭,植蓮極多,名蓮花池?;蛞蛩栍袃魳I寺,名為凈業湖。三伏日,上駟苑官校于潭中浴馬。岸邊柳槐垂蔭,芳草為茵,都人結侶攜觴,酌酒賞花,遍集其下?!?/p>
沿湖賞荷花,也是古人消暑的佳趣。蕭放告訴記者,北京什剎?!昂苫ㄗ钍ⅰ?,每至農歷六月,仕女云集?!盎ü馊嗣?,掩映迷離”,不知是看人還是看花。杭州西湖自唐以后,即種青蓮,文人雅士流連湖上。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是盛夏賞荷的勝地,金陵古有“水西門的鴨子,莫愁湖的蓮荷”之說。玄武湖的荷花六朝時已經著名,清代“夏荷”成為玄武湖三大勝景之一。
舊時南京人還有暑月游船的雅興。在大暑時節,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談”,賞月觀景,風光無限。